盛夏七月,红土地上热浪翻涌,青春脚步铿锵前行。“红情蓝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江西抚州崇仁县,沿着红色脉络,踏访革命旧址,研学乡村振兴,以“红”铸魂,以“蓝”启梦,在田野与村落之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寻红色印记 筑信念根基
汤溪村,革命星火曾在此点燃。实践队首站便来到红二十二军驻地红色革命旧址,倾听斗地主、分田地、掘水井的革命故事,追忆游世宗、邱觉生等烈士的家国抉择。在红色讲解员的讲述中,一件件文物仿佛鲜活的历史片段,一段段英烈事迹唤起心中波澜。队员们还在旧址前重温入团誓词,誓言铿锵,响彻红土大地。学院党委副书记现场讲授微党课,讲述游世宗“办学堂兴教育,投笔从戎”的崇高理想,引导青年将个人价值镌刻在民族复兴的坐标上。
研产业之变 探乡村之兴
在崇仁变电小镇展示中心,图文沙盘之间,一幅智能制造与绿色产业交织的未来图景铺陈眼前。随后,队员们走进山凤小镇麻鸡博览园,沉浸式了解“公司+联合体+农户”模式下的产业链延伸,看见“一只鸡撬动三十亿”的振兴奇迹。
田间地头更是最真切的课堂。队员挽裤卷袖走进稻田,学习插秧、分苗,体验“十指蘸泥”间的农事艰辛。在丰果农业合作社,菜畦清香中,镰刀划破盛夏的阳光,农业振兴的脉动扑面而来。
调研途中,队员们还拜访了当地老党员李金根和烈士后代赵玉兰。年逾八旬的李金根老人结合切身经历,深情回顾汤溪村的发展变迁,寄语青年“要把根扎在基层,心系人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赵玉兰家中,队员们聆听了烈士生前浴血奋战的故事,被革命志士以命赴使命的精神深深感动。
践服务宗旨 温情润人心
关爱“一老一小”,是“红情蓝梦”的温暖注脚。在非遗擂茶的香气中,队员们化身“后厨志愿者”,与村民共同烹制爱心午餐,送至老人身边,陪伴用餐,其乐融融。在永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队员围坐老人身旁,讲解防诈骗知识,以“保健品骗局”“冒充公检法”等案例唤醒警觉,用一声声“要记住,不转账”筑牢老年人的“钱袋防线”。
与此同时,少年活动室内洋溢着欢声笑语。航空知识课堂引燃孩子们对蓝天的想象,自制航模翱翔空中,一次次跃起的是梦想,也是童真的期待。防溺水宣讲、跳绳踢毽小游戏,将关爱悄然播撒在孩子心中。
讲文明新风 凝青春合力
走进集镇,实践队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倡导勤俭节约新风尚;手持扫帚穿行村道,清扫垃圾、捡拾河岸塑料,化身“河小清”守护绿水青山;在吕坊村电商服务中心,体验分拣包装,感受“网红土货”背后的致富密码。
在崇仁县青年人才座谈会上,队员与本地青年代表围坐畅谈,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围绕“把小我融入大我”畅谈实践感悟。队员深情诵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探讨如何在新时代锤炼“保尔式”钢铁意志;一曲《我爱你中国》《万疆》嘹亮高歌,将座谈会推至高潮,也唱出了新时代青年的赤子情怀与家国热望。
承使命责任 绘青春篇章
在马鞍镇中学、永胜社区,实践队为学生与群众捐赠新鞋,虽为小物,却承载深情厚谊。这份来自校园与企业的善意,为盛夏送来一缕清凉,为奔跑中的追梦人增添一份力量。
此次南昌航空大学“红情蓝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信仰的高度,用双手触摸乡村的温度。红土沃野见证他们的初心,蓝天理想映照他们的担当。从红色旧址到电商田园,从革命故事到科技课堂,从敬老慰童到清洁家园,民航学子以“红情”铸信仰之魂,以“蓝梦”拓强国之路,正以实际行动奏响“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青春强音。
(南昌航空大学 邵红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