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传递正能量

耘田擂茶传文脉 敬老携幼暖乡魂

热风卷着泥土气息升腾时,青春的热忱正破土生长。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践行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使命,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青禾乡村实践队于2025年7月6日在江西省丰城市对木村的乡土大地上以知识为犁、以热忱为种,让青年担当扎根田垄,为乡村发展图景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

田垄间的知行课

正午的田埂被阳光晒出泥土香,村干部弯腰拨开青禾与稗草,指尖划过秧苗的脉络:"看这叶尖的露珠,禾苗是挺括的,杂草总带着蔫气。"我们卷着裤脚踩进湿润的田泥,脚趾陷进软绵的土层,亲手将缠在秧苗根部的杂草连根拔起。当青绿的汁液染上手背,才惊觉课本里的"禾黍"原是这般带着露水呼吸的生命,农耕智慧从来不在纸上,而在每道被田埂刻进岁月的褶皱里。

图片来源:三下乡实践队成员在稻田里躬身耘田,感受农耕辛劳。青禾乡村实践队大学实践队 供图

裤脚沉甸甸的泥块,还带着晨露的微凉与稻禾的清香。当指尖抚过稻穗低垂的弧度,课本里“粒粒皆辛苦”的墨迹突然活了——那是老农掌心的老茧蹭过麦芒的涩,是烈日下汗珠砸进土缝的脆响。土地从不是静默的,犁铧翻起的土浪里,藏着蚯蚓拱动的私语,藏着去年稻茬腐烂的微腥,更藏着一代代人弯腰时脊梁与大地的对话。我们蹲下身,看土粒从指缝漏下的轨迹,忽然懂了:所谓青年担当,原是把课本里的箴言种进泥土,让每一滴汗水都成为新芽破土的鼓点,让时光在躬身的姿态里,长出沉甸甸的答案。

敬老院的时光集

转过田垄便是对木村敬老院,老人们摇着蒲扇在廊下乘凉,皱纹里漾开的笑像晒暖的棉花。我们围坐在木桌旁唱《映山红》,李爷爷突然红了眼眶,讲起在部队时背着炒面行军的冬夜,"雪粒子打在钢盔上,就着月光啃冻硬的窝头..."王奶奶牵着我们的手摸她床角的旧木箱,里面叠着六十年代的补丁衬衫。当暮色漫过窗棂,老人们的故事让敬老院的白墙变成时光博物馆——那些被岁月沉淀的坚韧与温柔,正透过掌心的温度,教会我们何为真正的青年担当。

擂杵凝魂北坑间

七月暑热正盛,青禾乡村实践队深入北坑村肌理,指尖触及一份沉静的非遗脉动——擂茶。鲜茶叶裹着山雾入臼,炒花生一捣冒油星,脆锅巴簌簌碎裂,黑芝麻蹦跳打转。

木杵起落间,茶香混着谷物香翻涌,碎料渐渐凝成绿膏。提起擂杵,琥珀色茶浆垂落裹着浓香炸开。擂茶声“咚咚”,像土地在呼吸,老手艺就在这捣捣转转里,酿着北坑村的岁月。

这不仅是原料的聚合,更是一场手与心的传承仪式。古老的技艺在北坑的掌心复活,大地最深沉的滋味,便在青禾队员专注的凝视与沉稳的擂动中,缓缓流淌,凝于碗底。时光,仿佛也在这擂杵的韵律里,沉淀出悠远的回甘。

图片来源:实践队成员与村民围坐,以古朴擂钵、茶棍,共研传统擂茶技艺,让乡俗文脉在交融互动里流淌 。青禾乡村实践队 供图

夕阳里的“蘑菇课”

暮色如蜜流淌,将北坑村浸染成暖金色。青禾实践队的身影掠过石板巷,叩开一扇扇木门。"阿伯、阿嬷,在家吗?"清亮的问候声里,彩页《防误食毒蘑菇手册》被轻轻递出。

灶台腾起的烟火旁,竹椅摇晃的树阴下,门槛斑驳的光影里,队员们指着手册上艳丽的毒蘑菇图,细细叮嘱:"伞盖带白鳞、菌褶暗红的,碰不得!"老人们眯着眼凑近,连声道谢。

夕阳把身影拉得老长,声声叮咛随着晚风飘散,安全的种子,就这样落进暮色笼罩的村落,在泥土里悄悄生根。

图片来源:实践队队员向村民讲解预防误食毒蘑菇知识,传递安全守护。青禾乡村实践队 供图

汗水浸润田垄间的振兴希望,笑语温暖银发群体的暮年时光,非遗技艺在青年手中焕发新生,科学知识为村民筑起安全屏障。当暮色浸染村落,青春足迹已在阡陌间写下服务基层的生动注脚。

图片来源: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系暑期三下乡青禾乡村实践队与养老院老人的合影 。青禾乡村实践队 供图

署名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青禾乡村实践队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