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李思颖)2025年7月初,怀化学院“文青新声”社会实践团赴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高坪村开展公益实践活动。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文青新声”支教组进行了“文化传承、红色铸魂、全面赋能”的系列课程创新与专业特色实践,践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这一理念,为乡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而注入青春活力。
支教组成员与学生们的合照。(王偲璇 摄)
一、以艺载道: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指尖流转间,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团队成员蒋芳聚焦 “非遗传承” 与 “文学创意”,将手工课打造成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非遗漆扇制作课上,她手把手教孩子们调漆、勾线,让古老漆艺在稚嫩指尖绽放光彩;拼贴诗创作中,她引导孩子们发现乡村生活的文字碎片——稻田的种子、屋檐的雨滴、课本里的诗句,组合成带着泥土芬芳的诗篇,让传统诗学以年轻化方式走进童心。
学生拼贴诗作品。(李思颖 摄)
笔墨飘香处,文脉悄然延续。书法课上,团队成员彭子濡以“握笔即握传承之脉”为理念,从横平竖直的基本功训练,到集体创作“乡村振兴”主题书法联,让孩子们在笔墨起落间,既练就书写功底,更触摸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博大。
学生集体制作书法帘。(雷凯竣 摄)
二、以声传情:让红色文化基因“深”下去
朗诵课上,团队成员雷凯竣以《少先队员》稿件为核心,用语音语调训练、绕口令练习夯实基础,以问答式情境导入点燃思考。当“他们迈开轻盈的步伐,走向世纪的明天”的字句从孩子们口中迸发,黑白文字便化作了铿锵誓言,爱党爱国的情怀在朗诵声中愈发炽热,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实践中悄然提升。
雷凯竣纠正学生语音语调。(李思颖 摄)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团队成员李思颖以《我爱你中国》为纽带,在教唱歌曲前,为孩子们讲述旋律背后的家国故事。合唱排练时,童声汇聚成清澈暖流;红色历史小课堂上,抗战往事点燃少年豪情。音符与历史交织间,爱国强音被唱响,精神火炬在歌声中代代相传。
三、以知赋能:让乡村儿童“强”起来
针对乡村儿童英语相对薄弱的现状,团队成员李思颖设计了“情景对话+趣味游戏”的英语趣味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降低英语学习门槛。课堂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
心理健康课上,团队成员欧阳语涵以“情绪猜猜猜”游戏破冰,在互动中普及心理知识,疏解成长困惑;安全知识课上,团队成员吴昊别出心裁,将安全守则编成儿歌、配上手势舞,让孩子们在唱跳间将安全意识刻入心间。
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手势舞。(李思颖 摄)
同时,团队全体成员利用课程间隙,带领学生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学生们在户外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反应速度、身体协调等多方面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此次支教,是一次专业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一场青春与乡土的温暖对话。“文青新声”支教组不仅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活力,更探索出文学与新闻传播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带着初心出发,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上持续生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动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