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传递正能量

橙光青年三下乡:"乡野七色光,振兴少年行"创新夏令营之红色精神传承与紫色非遗体验

  2025年7月10日上午,橙光·成都大学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志愿队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云龙镇茅坝村开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主题课程实践活动。此次课程深耕“两弹一星”精神内核,以沉浸式课堂搭建历史与当下的对话桥梁,用互动实践激活科学探索的内生动力,在乡村少年心中悄然播撒下爱国情怀与科学梦想的种子。

橙光青年三下乡:乡野七色光,振兴少年行创新夏令营之红色精神传承与紫色非遗体验

  图为参与活动的儿童积极回答问题 (罗爱文 供图)

  首先,志愿者以“蘑菇云腾空而起的科学奥秘”为引,瞬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好奇的种子在眼底悄然萌发。在核心环节“‘两弹一星’精神微课”上,珍贵的纪录片片段缓缓流淌在镜头里,王淦昌褪去名校光环,隐姓埋名扎根戈壁,在风沙中校准仪器的身影,生动复刻出老一辈科学家“许身报国”的赤诚模样。志愿者循着历史脉络,细细拆解“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密码。当讲到郭永怀在空难瞬间用身体护住机密文件的决绝、王淦昌那句“我愿以身许国”的铿锵誓言时,孩子们仰着的小脸上,眼神从专注渐渐凝为深深的敬仰。互动问答环节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对科学前辈的由衷赞叹,让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问答间悄然流淌进心间。

  理论学习后,实践环节随即展开。在“我想对祖国说的话”书签创作活动中,高年级学生拿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写下了报国的志向;低年级学生则用画笔画出他们心中祖国腾飞的画面。同步开展的“两弹一星”知识问卷,精准检验了前期学习成效。活动尾声特设表彰环节,为表现积极的学生颁发“红色传承之星”徽章,以此激励他们赓续红色基因,在成长路上奋勇争先、砥砺前行。最后,孩子们踊跃分享活动感悟,稚嫩话语中传递出“科技强国”的初步认知。志愿队指导教师以“强国之魂在于少年”升华主题,勉励孩子们以科学家为榜样,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橙光青年三下乡:乡野七色光,振兴少年行创新夏令营之红色精神传承与紫色非遗体验

  图为志愿者讲诉“两弹一星”科学家事迹(罗爱文 供图)

  下午,志愿队继续开展"紫韵传薪承古艺"紫色非遗文化教育实践课程。本次课程通过串联历史长河中的各项非遗文化,引入扎染、分水油纸伞等非遗技术,带领乡村儿童从理论理解到动手实践,为他们开启了非遗传承体验之旅。

  志愿者向小朋友们细致讲解了扎染这一传统染色工艺的历史渊源,进而介绍其主要原料、操作流程及染色原理。实操环节,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动手尝试:他们用皮筋、绳子、夹子等对白布进行创意捆扎,有的将布折叠成小方块,力求做出规整的几何图案;有的则随性发挥,勾勒出独具个性的抽象纹样。随后,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大家将捆扎好的布料浸入染料中。正当孩子们对成品满怀憧憬时,分水油纸伞的创作阶段已悄然开启。

橙光青年三下乡:乡野七色光,振兴少年行创新夏令营之红色精神传承与紫色非遗体验

  图为儿童参与汾水油纸伞绘制创作(雷茜茹 供图)

  志愿者细致讲解了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的分水油纸伞发展史,从材料选择到繁复工艺,生动展现其制作的艰辛不易,引导孩子们珍惜并传承这份非遗文化。随后,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分发空白成品伞面,同步展示成品油纸伞,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小朋友们拿起画笔,在油纸伞上精心绘制,将对传统文化与自己的热爱融入其中。

橙光青年三下乡:乡野七色光,振兴少年行创新夏令营之红色精神传承与紫色非遗体验

  图为志愿队与参与活动的儿童合影(雷茜茹 供图)

  此次非遗文化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了了解和学习非遗技艺的平台,在阵阵欢声中体验非遗乐趣,让天真烂漫的童心,化作文化传承的涓涓细流。( 向银清 单友缘 赵迩郦)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