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雨、刘莉娜、朱雨薇、王琪琪)当暑假的蝉鸣洒满校园,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星光”计划志愿服务团队带着热忱走进浠水第八实验小学,用20天的“爱心托管班”在童真与青春的碰撞里,酿出了一整个夏天的温暖。这里没有生硬的课堂,只有手牵手的陪伴;没有遥远的距离,只有心贴心的靠近——一系列饱含真情的互动,不仅为暑期校园添上独特的成长注脚,更以青春与童真的对话,书写着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的动人篇章。
手工课堂:指尖的色彩,是快乐在发芽
手工课的教室总飘着颜料的清香,长长的桌子上铺着黑色卡纸,像一片等待星光的夜空,孩子们的小手蘸满红、黄、蓝、绿,像握着一把把彩虹的钥匙。“啪”的一声,沾满颜料的手掌按在卡纸上,一朵独一无二的“掌印花”就开了。
“老师你看我的!”“我的比你的更亮!”笑声像风铃一样叮当作响,颜料蹭到了鼻尖,也染亮了眼睛里的光。冰凉的颜料抵不过掌心的温度,一个个掌印交错着,像夜空中炸开的烟花,把快乐拓印在时光里。
后来,他们又拿起画笔装点礼品袋。小熊在袋面上招手,“谢谢你”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这些装满心意的袋子在孩子们手中传递,像一颗颗会跑的小太阳——原来分享的快乐,比独自拥有更甜。
光影瞬间:拍立得里的夏天,藏着会发光的笑脸
下课铃刚响,志愿者举起拍立得的瞬间,教室里就炸开了锅。“老师拍我!”“我在这里!”孩子们踮着脚、举着手,眼睛弯成月牙,阳光从窗户溜进来,在他们发梢跳着舞。
“咔嚓”“咔嚓”,快门声像夏天的雨点,每一声都撞出一串欢笑。刚显影的照片还带着温度,孩子们就凑成一团抢着看,手指点着照片里的自己,脸颊的红晕比照片上的更鲜艳。
那些被定格的瞬间里,有志愿者弯腰为孩子们整理衣服的温柔,有孩子们围着镜头挤成一团的热闹。照片会褪色,但掌心的温度、眼里的光,早就刻进了这个夏天的记忆里。
星光合唱:歌声乘着光,落在每个人心上
暮色漫进教室时,课桌被轻轻推到两旁,顶灯熄灭的瞬间,孩子们手里的小灯一起亮了。小小的灯泡像被撒落的星星,在黑暗里眨着眼睛。
“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音乐响起,稚嫩的嗓音裹着微光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轻轻摇晃小灯,光点在脸上跳着舞,志愿者站在中间,也跟着旋律轻晃,眼角的笑意被灯光映得格外软。
歌声越唱越响,窗外的天越来越黑,教室里却像装下了一整个银河。粉笔末在光里飞舞,像星星的碎屑;紧握小灯的手掌,像托着自己的小小梦想。这一刻,年龄的界限被歌声融化,只有心跳和旋律,在同一个频率上轻轻颤动。
双向奔赴:这,就是“三下乡”最动人的模样
20天的陪伴,早已超越了“支教”的简单定义。当志愿者的手掌与孩子的掌印重叠,当拍立得里的笑脸映出默契,当星光合唱的旋律里藏进牵挂——“三下乡”的意义,正藏在这些滚烫的细节里。
它让青春的力量走出校园,在泥土与童真里扎根:年轻的志愿者们在孩子的笑声里读懂“责任”,在眼神的交汇中明白“担当”,这是课本教不会的成长,是实践里长出的筋骨。它让乡村的夏天照进光亮,在陪伴与守护里生长:孩子们握着画笔时更自信的手,抢看照片时更开朗的笑,合唱时更勇敢的声线,都是被爱滋养出的力量,是温暖里结出的果实。
这便是“三下乡”最动人的图景:青春向下扎根,触摸土地的温度;童真向上生长,拥抱世界的光亮。当两者相遇,便在校园里种出了希望的花,让实践的意义不再是冰冷的词汇,而是掌心相贴时的温度,是歌声里藏着的未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