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三下乡”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2025年7月11日,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岳阳县立新村月田镇中心小学,以“探秘新墙河水下王国——家门口的奇妙生物”为主题开展环保宣讲活动。通过科普讲座、互动实验与创意展示,为乡村儿童打造了沉浸式生态课堂,厚植绿色发展根基,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多元宣讲,科普生态新知识
实践团聚焦新墙河生态保护,通过多媒体影像展示“水下生物秀”,系统讲解本地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净化水体的生态功能。在“小生物的大功劳”互动环节,通过进行知识问答,直观呈现微生物在降解有机质、促进养分循环方面的关键作用。
为深化生态认知,实践团成员蔡昊通过新旧对比照,呈现出新墙河从浊到清、达国家Ⅱ类水质标准的蝶变,去年10月60万尾胭脂鱼、鳑鲏放流现场,让孩子们惊叹。随后,桃红条纹的胭脂鱼、“合租”育儿的鳑鲏、“隐身”沙塘鳢等高清特写轮番登场,河蚬、苦草、金鱼藻标本可触可感,让同学们高呼“家门口居然藏着这么多宝藏”,激发孩子们探索”家门口生态密码"的热忱,于心中悄然播撒绿色发展的种子。
互动实践,播撒绿色种子
团队创新采用“理论+体验”模式,设计环保知识竞答、垃圾分类等游戏,打破单向灌输科普知识的传统形式强化学习效果。在“我心中的新墙河”绘画活动中,孩子们以色彩勾勒鱼群畅游碧波的生态画卷,将环保理念转化对生态文明的认同。
青春担当,赋能乡村振兴
本次活动是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服务乡村的重要举措。学子将专业知识融入乡土,以科普力量补齐生态保护短板。实践团刘老师所言强调:“青年需深入乡土,用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在实践课堂中淬炼家国情怀。” 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的环保意识,更在他们心中植入了守护家乡山水的的种子,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绘就“美丽中国”乡村画卷注入青春动能。未来,学院将持续组织青年深入基层,架起知识转换桥梁,以青春担当守护乡土自然本底,用科技浇灌乡村生态之花,让绿色新风吹拂广袤乡村大地,为绘就“美丽中国”乡村画卷注入持久动能,厚植绿色发展根基,筑牢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之基
通讯员:刘家骅 张佳莹 谢丁
摄影:张宇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