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明县民办教育的标杆校,东明县玉成中学自1993年创办以来,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精神内核,通过党建引领定向、办学理念筑基、五育并举赋能,在民办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社会认可” 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评菏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食堂”,连续多年中考成绩稳居菏泽市前列,2024年斩获全市中考总分第一,2025年再获全市第二,以实际成效诠释了民办学校的责任与担当。
一、党建引领:激活民办教育“红色引擎”
民办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政治方向。玉成中学党支部以“打造民办教育党建样板”为目标,将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构建起“政治统领、融合育人、组织强基” 三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
(一)政治统领,把牢办学“方向盘”
学校党支部是全县民办学校中唯一的菏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三会一课”制度化运行、主题党日常态化开展,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年均开展理论学习40余场、主题党日活动12次,切实强化党员教师的政治意识与使命担当。党支部还将“红色教育”融入组织生活,组织党员赴红色教育基地研学,观看红色影片,在沉浸式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确保学校办学方向与党和国家育人目标同向同行。
(二)融合育人,打造思政“新场景”
坚持“党建 + 育人”深度融合,避免党建与教学“两张皮”。依托“诚信立身、自信成事”校训,创新开展“党员示范课”“党史进课堂”“红色主题班会”等特色活动,每年组织党员教师开设示范课60余节,覆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将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故事融入知识点讲解,推动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党员教师带头践行“科学严谨、循循善诱”教风,在班级管理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带领学生开展“红色研学”(如参观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年均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三)组织强基,建强育人“先锋队”
注重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持续提升组织力。实施“双培养”机制: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近三年累计将15名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8名党员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年级主任,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党支部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党员联系师生”制度,每位党员对接1-2个班级、帮扶3-5名青年教师,及时回应师生关切,解决教学困惑与生活难题,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校园生态。
二、精神传承:铸就“玉成”育人的精神底色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玉成精神,是学校发展的“根”与“魂”。从创办之初的举债办学,到两次迁建的攻坚克难,再到如今的质量领跑,精神力量始终是师生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
(一)赤子初心:精神的“火种 起源
1993年,李天玉先生为解决乡村孩子辍学难题,倾尽15万家产、再举债 35万元,在李屯村西创办育才中学(玉成中学前身),被誉为“当代武训”。省人大副主任苗枫林视察时亲笔题词“播种希望”,高度肯定其教育报国的赤子之心。这份“不计得失、为民办学”的初心,成为玉成精神最原始的“火种”,奠定了学校“重诚信、求卓越”的精神底色——在资源匮乏的年代,师生同吃同住,靠煤油灯备课、土操场上课,却始终坚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的承诺。
(二)两次迁建:精神的“淬炼”之路
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两次迁建,是玉成精神的生动实践。2010年,为配合东明石化项目建设,学校带头响应政策迁址。2014年,占地137亩、设施现代化的新校区正式落成,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验收,教师志愿者全程参与,用“不怕苦、不畏难”的行动诠释精神内涵。每一次迁建都不是简单的“搬家”,而是一次精神的“淬炼”——迁建期间,教学进度未受影响,当年中考成绩反而同比提升15%,印证了“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精神力量。
(三)师生共践:精神的“焕新”传承
如今,玉成精神已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恪守“科学严谨、循循善诱”教风,深耕教研、倾心辅导,年均开展集体备课120余场、教学比武30 余次;学生秉持“勤奋刻苦、乐学善学”学风,在课堂上专注思考,在赛场上奋勇争先。学校通过“我心中的玉成精神”寄语墙、主题演讲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让精神“活”起来——七年级学生在寄语中写道:“玉成精神是遇到难题不放弃,是帮助同学共进步”;九年级教师在教学日志中记录:“用‘玉成精神’鼓励学生,比单纯说教更有力量”。精神的传承最终转化为育人成效:2024年中考,学校以绝对优势斩获全市第一;2025年中考,总平均分稳居全市第二,录取率达98.6%,连续三年包揽东明县中考状元,18名学生进入全县中考前十名,125名学生进入全县前百名。
三、理念落地:“三心所向” 构建育人新生态
“以生为本、家校同心、尊师重教”的“三心所向”办学理念,是玉成中学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学校将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形成“学生成长有温度、家校协同有深度、教师发展有高度”的育人生态。
(一)以生为本:点亮每一颗“种子”的潜能
学校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待放的种子”,坚持因材施教,构建“三七三高效课堂”“和信教学模式”双轨教学体系——“三七三高效课堂”即 30% 时间教师精讲、70%时间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30% 时间巩固提升,打破传统 “满堂灌”;“和信教学模式”通过“目标导学—小组合作—展示反馈—总结拓展”四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为关注个体差异,学校建立“一生一档” 成长档案,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 辅导,针对特长学生开设美术、音乐、体育兴趣班,年均培养艺术特长生50余人、体育特长生30余人。正如七年级学生家长所说:“孩子以前不爱发言,现在在课堂上主动举手,还加入了学校合唱队,变得自信多了。”
(二)家校同心:搭建“安心”共育桥梁
“教育始于家庭,成于学校”,学校秉持 “安全第一、质量为本、服务至上” 原则,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 2-3 次)、举办 “校园开放日”(每月 1 次),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进入食堂品餐,直观了解教育教学与饮食安全;设立“家长意见箱”“校长热线”,及时回应家长关切,年均处理家长反馈100 余条,整改满意度达100%。学校食堂作为山东省 “中小学校星级食堂”,全面推行“明厨亮灶”“48 小时留样”制度,每周公示食谱,家长可通过APP查看食材采购记录与加工过程,真正实现“透明化管理”。“把孩子交给玉成,我们很放心”,成为家长群体中的共识。
(三)尊师重教:为教师成长“搭梯子”
教师是教育的“脊梁”,学校构建“绩效激励、青蓝工程、名师引领”三位一体教师成长体系。在“青蓝工程”中,每位青年教师配备1名骨干教师作为导师,通过“备课指导—听课评课—课题共研”助力成长,每年投入超50 万元用于教师培训,2025年暑假组织全员培训,邀请山西省特级教师王文英、山东省“学帮理练教学法”创始人刘永春等专家授课,覆盖班级管理、课堂改革等主题,教师参训率100%;在激励机制上,实行“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 政策,设立“教学质量奖”“师德标兵奖”等,每年表彰优秀教师50余人,让教师“有成长、有收获、有尊严”。
四、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发展育人体系
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学校打破“唯分数论”,构建 “德育铸魂、智育筑基、体育强健、美育熏陶、劳动砺行 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一)德育铸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生活。依托孔子雕塑、文化长廊、思齐广场等文化载体,营造“博学厚德”的育人氛围;通过国旗下讲话(每周 1 次)、主题班会(每月 2 次)、红色研学(每年 2 次)等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开展“文明班级”“美德少年”评选,每年表彰美德少年100 余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2025年9月,县关工委在学校举行“弘扬抗战精神 誓做国家栋梁”报告会,600余名师生聆听抗战英烈故事,深刻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强化德育实效。
(二)智体美协同:激发多元发展潜能
在智育上,深化“三七三高效课堂”改革,近三年中考总平均分稳居全市前列,东明一中录取人数780人增至793人,87名毕业生考入“985”“211”高校;在体育上,300米跑道、各类球场全天候开放,大课间跑操、校运会、篮球联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达98%;在美育上,音乐喷泉、杏亭花廊营造诗意校园环境,每年举办艺术节、合唱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2025年艺术节有300余名学生参与表演,展现艺术素养。
(三)劳动育人:在实践中锤炼品格
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校园劳动实践课”:学生参与班级值日、宿舍内务整理、校园绿化养护;开展“我是小帮厨”活动,让学生走进食堂参与食材清洗、餐具消毒,加深对饮食安全的理解;组织农耕实践(与周边农场合作)、社区服务(清洁楼道、关爱老人)、职业初体验(走进超市、医院)等活动,年均参与学生超2000人次。八年级学生在劳动日记中写道:“种玉米时才知道农民伯伯多辛苦,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五、保障护航:筑牢高质量发展“双防线”
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安全保障是“底线”。学校通过“质量管控”与 “安全防护”双轮驱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质量管控:打造“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品牌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课前集体备课定标准,课中随机听课抓落实,课后学情分析找问题;实行“周测、月考、期中期末统考”制度,精准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成立“学科教研组”,每周开展教研活动,研究中考命题趋势,优化教学策略。成效显著:2025年中考,全校在籍学生总平均分位居全市三百余所初中第二,6名学生跻身全县前10 名,栗晓饶同学 783 分勇夺全县桂冠;非毕业年级表现同样突出,七、八年级期末统考总平均分分别高出全县106.58 分、133.34 分,高分段人数占全县近30%。
(二)安全防护:构建“三位一体”安全屏障
在食品安全上,食堂严格执行 “定点采购、索证索票、全程留样” 制度,2025年9月,菏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衍锋调研时,对学校食堂管理给予肯定;在心理健康上,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2名专职心理教师,开展心理普查、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年均服务学生800余人次;在校园安全上,实行全封闭管理,智慧监控系统全覆盖,专业安保24小时值守,定期开展消防、防暴演练,2025年秋季开学,菏泽市教体局督导组评价“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完善,师生安全意识强”。
从举债办学的“星火”到民办教育的“标杆”,东明县玉成中学的发展实践证明:民办学校只要坚持党建引领定向、精神传承聚力、理念落地生根、五育并举赋能,就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践行教育家精神,深耕教育沃土,为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玉成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