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仅表现为多动,还包括注意力缺陷和冲动。”2025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慧动未来”教育关爱团在江苏省淮安市河下街道穿运社区启动暑期实践,12名来自教科院、心理学院、文学院、计算机学院的本科生组成跨学科小组,性别结构平衡,并链接多名社会工作者资源。
实践分两个阶段。7月6日至13日,成员使用行为量表、注意力测试、家长线上反馈及线下接触,对两名ADHD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行为观察,记录其在集体活动、学习任务、社交互动中的高频表现,完成全面评估。
活动开展前与儿童家长的认识会
7月14日起,团队依据评估结果为每名儿童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涵盖注意力集中、情绪管理、行为规范三大模块。训练采用游戏化、情境模拟形式:红绿灯游戏考验执行功能,颜色情绪项目帮助识别与表达感受。成员全程摄像记录,动态调整训练强度。
成员与儿童进行游戏化训练
与此同时,团队同步开通线上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活动进展及 ADHD 科普短视频。实践后期,团队着手开发一款面向ADHD儿童及家庭的辅助小程序,将训练工具数字化,方便家长与社会工作者长期使用。
项目预期形成调研报告、行为矫正案例集、理论总结与小程序初级版本等多类成果,并通过社交媒体持续推送,增强公众对ADHD问题的认知。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大学生对弱势儿童的关注与责任,也展示了跨学科合作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 许凌怡 孙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