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为指引,积极探索"有机更新、减量增效"的城市发展新路径。在此背景下,2025年7月27日至30日,北京林业大学"时空印象"实践团赴上海开展为期四天的"智能生成・情感映像:城市活力空间的AI化感知与共创实践"专题调研。实践团创新采用"AI生成前置+实地调研验证"模式,深入调研Gate M西岸梦中心、上海新天地建筑群、WYSH翡悦里三大特色空间,探索生成式AI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价值。
(北京林业大学“时空印象”实践团上海支队合影)
在前期筹备阶段,实践团通过网络收集目标空间图像素材,运用经LoRA(低秩适应)技术微调的StableDiffusion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模型,生成多组以情感需求为导向的空间改造方案。实地调研期间,团队采用量表测评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邀请376位受访者对"原始建成环境"与"AI生成方案"进行情绪打分和偏好选择,建立起"空间功能—情感反馈—使用体验"三维评估体系。
(团队生图展示)
在上海的调研中,团队走访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活力空间,每个地方都呈现出独特的历史背景与现代活力。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通过与当地居民、游客和商户的交流,深入了解了这些空间的情感需求和使用体验。
(团队采集场所影像节选)
在实地调研中团队发现,西岸梦中心作为工业遗产更新项目,其保留的工业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有效增强了空间的历史感与情感共鸣。新天地建筑群在保持石库门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通过现代商业元素的融入,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翡悦里创意园区则通过增加共享空间和社区活动区域,强化了园区与社区的互动联系。
(团队成员进行访谈培训)
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量表376份,获取访谈记录17份。基于这些第一手数据,实践团系统分析了不同空间改造方案的情感评分和使用者反馈,形成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
(量表数据及访谈记录部分展示)
同时,团队还创新性地将AI生成图像与空间情感元素相结合,设计开发了明信片、纪念邮票、场景拼贴帆布袋、文化折页手册等系列文创产品。
(部分文创产品展示)
调研过程中,新天地商户表示:"AI设计不仅能赋予空间新的活力,还能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增强空间的情感联结。"翡悦里企业代表认为:"AI设计帮助我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既保留文化特色,也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实践团最终完成了包括实践手册、总结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在内的多项学术成果,为城市更新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型。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AI技术与城市更新的融合研究,推动城市更新向智能化、人本化方向发展,为打造符合居民情感需求的城市活力空间提供科学支持。团队期望为其他城市提供一个可复制的实践模型,助力城市更新实现技术赋能与空间共建的有机融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