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传递正能量

新余学院“小音舞”文化实践团:走进抚州,赓续非遗传薪火 青春聚力谱华章

  近日,新余学院音乐学院“小音舞”文化实践团赴抚州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走访采茶戏非遗传承基地、红色革命旧址和博物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追寻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团走进抚州乐安县谷岗乡登仙桥村和宜黄县黄柏岭村,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登仙桥村是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重要战役“登仙桥大捷”的发生地,团员们走访古桥及纪念场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黄柏岭村,团队参观了红军总部旧址徐氏宗祠,聆听东陂战役的战斗故事,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信仰与不屈的斗争精神。通过实地学习,团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历史使命感。

  (实践团登仙桥大捷陈列馆合照)

  (黄伯岭村红军纪念雕像)

  (实践团团员学习登仙桥战役)

  探寻采茶遗韵,赋能文化传承

  实践团基于实际,对当地群众进行问卷调研,深入抚州采茶戏的核心传承地,先后走访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旭东戏社和抚州采茶戏传习所。在文昌里,团员们近距离体验剪纸、木雕等非遗技艺,感受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文化魅力。旭东戏社朱旭东团长扎根采茶戏四十余年的坚守故事,让团员们深刻体会到传统艺术传承的艰辛与情怀。在传习所,国家一级作曲家严高陵老师和资深表演家陶洧老师分享了采茶戏的创新与传承经验,青年演员们演绎的经典剧目《县官下乡》《火凤凰》更是展现了传统戏曲的活力与魅力。此外,团队还与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的同学们分享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传播路径。

  (实践团团员观摩临川篾编非遗工艺)

  (实践团与朱旭东团长合照)

  (国家一级作曲家严高陵老师)

  ​(县官下乡片段)

  (实践团与抚州采茶戏传习所老师们的合照)

  对话历史脉络,践行青年担当

  实践团还参观了中国戏曲博物馆和抚州市博物馆,系统梳理了戏曲发展史和抚州文化脉络。新余学院党委书记伍复康亲临现场,勉励团员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探索中增长才干。在文昌里剧场,团队观看了实景戏曲《寻梦牡丹亭》,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融合让团员们感受到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此外,剧中男主角为新余学院18级音乐2班校友涂雨,他的跨界经历为新余学院学子树立了敢于追梦、突破自我的榜样。

  (实践团于中国戏曲博物馆合照)

  (实践团团员听取伍复康书记指导)

  (实践团团员采访涂雨师兄)

  以青春之力,筑文化之魂

  返校后,实践团组织召开了专题讨论会,系统总结本次暑期大思政活动的收获与思考。会上,团员结合调研笔记、影像资料和心得体会,探讨采茶戏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动采茶戏等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指导老师雷子岚、何翔鼓励团员们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实际行动

  (实践团开展讨论会)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员们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学习和亲身体验,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正如团员黄菲儿所言:“唯有守护文化根脉,凝聚各方力量,才能让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指导老师雷子岚也表示,希望通过实践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热爱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团会将此次调研经历进行成果转化,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并继续扎根人民、深入基层,以专业素养和青春热情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文化担当,持续关注传统文化传承,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供稿:新余学院音乐学院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