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网-传递正能量

夜路禾风情悠悠

桂先进/文

村里夜色是被晚风丝丝吹展开的。晚饭后的家常话一直聊到很晚,家人各自回房的脚步声渐远,我揣着几分闲意,踏上村口那条熟悉的水泥路。路还是老样子,水泥面被岁月磨得有些温润,我轻轻地哼着军歌,手打着节拍,每分钟以116—122步速走着,水泥路踩上去没有城市柏油路的冰冷,倒像踩在记忆的软土上,混着远处稻田里翻涌的气息,一起前呼后拥地漫过来。

抬头时,忽然被头顶的天空撞了个满怀。在北京的日子,抬头多是被高楼切得方方正正的天,连星星都躲在霓虹后面,吝啬地闪亮着;偶尔京城的雾霭会把月亮、星星藏得严严实实,让人都透不过气来。可家乡的天不一样,它像一块被谁悄悄铺开的深蓝色绒布,从我家门前的老樟树一直铺到远处的山尖尖上,没有边际似的,把整个村子都搂在怀里。星星是这块绒布上最亮的针脚,密密麻麻,清晰可见,好似急行军的部队,整齐协调,一颗挨着一颗,连银河的淡影都清晰得能摸到。 

风是从小山坡水库那边漫过来,带着泥沙特有的潮气,混着刚抽穗的稻子的清香,还有泥土里藏着的青草味,轻轻往衣领里钻。这风没有北京晚风的燥热,也没有汽车尾气的味道,更没有河道污染的恶臭味!这里的风是软的、甜的,吹在脸上,像小时候妈妈用蒲扇轻轻扇过的凉意。风里还裹着稻田里的热闹——青蛙们不知疲倦地叫着,“呱呱”“咕咕”清脆嘹亮,像当年军营集会拉歌一样,此起彼伏,声音整齐划一,是带着节奏的热闹,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近处蟋蟀的低吟,凑成了家乡独有的“圆舞夜曲”。 

我放慢脚步,水泥路两旁的稻田在夜色里泛着淡淡的绿,偶尔有稻叶被风吹得轻轻晃动,像是在和我打招呼。忽然就想起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夜晚,吃完晚饭就拉着小伙伴往村口跑,手里拿着小玻璃瓶,要去捉田埂边、晒谷场上的萤火虫……那时的天空好像比现在更高、更亮,月亮和星星离得更近,青蛙的叫声也更响,我们追着萤火虫跑,笑声洒满了整个田间地头,连禾风里都裹着甜甜的快乐。 

后来长大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去了首都北京。那个年代,我在北京看见了更宽的柏油路、更高的写字楼……见了雄伟威严的天安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巍峨挺拔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今天,走在村口的水泥路上,吹着家乡的禾风,看着满天的繁星,才忽然明白,少的是这份熟悉的踏实,少的是这份温柔的思念,是这份藏在风里、藏在星星里、藏在田园里、藏在蛙叫声里的千里之外的乡愁。

路两旁的禾苗长到齐膝高了。白日里定然是青得发亮的模样,此刻浸在月光里,倒染了一层朦胧的玉色。风过时最是动人,像谁在暗处抖开一匹揉皱的绿绸,波浪从东头荡到西头,又折回来,带着泥土的腥气和禾叶的清甜,扑在了脸上,丝滑丝滑的,像用洗面奶洗了脸。

路灯是新装的太阳能灯,排列的整整齐齐,杆儿细高,光却温柔,光斑散在水泥地上,有的聚成一小片,有的又碎成星子似的,竟像谁不小心打翻了的一捧碎银,走在上面,连脚步都忍不住放轻,怕踩乱了这满地的“银”。

风轻轻地又吹了过来,带着稻子的清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甜甜的、清香的,还是原来的味道,空气里的清甜漫进心里。原来,不管我走多远,不管过了多少年,禾风、月光、星星……都还在原地等着。夜路不夜,因为有星星、月亮;禾风浪漫,总能把我拉回旧时光。这蛙声,这禾风,这带着光的夜色……那些童年的快乐,那些熟悉的温暖,那些不舍的亲情,都藏在村口的这条水泥路上,藏在这片满天繁星的天空里,等着我回来,慢慢品味……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