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31载从医路,邓治林用坚守书写医者担当。从重庆医科大学学子到简阳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从普通外科医生到 “简阳工匠”,他因儿时亲人患病的经历踏上从医路,家境贫寒却从未动摇。入职之初医院条件简陋,他一周内便独立管床值班,面对危重患者的无奈让他决心精进技术 —— 一年同时进修胸外科与泌尿外科,在华西医院为观摩手术忍饥挨饿,轮休时也常驻医院待命,“铁人” 称号背后是对患者的责任。他始终追求 “更短治疗时间、更少痛苦、更节约费用”,从发表论文到获科技奖,从开展新技术到探索中医辅助治疗,还自掏腰包帮助贫困患者补充营养,以 “左手医德、右手医术” 践行使命。如今身为管理者的他仍坚守一线,带领团队向高目标迈进,用工匠精神打磨医术、以仁心温暖患者,成为万千医务工作者坚守奉献的生动缩影。
现将2021年10月19日,邓治林同志在获评简阳工匠的工作报告《为生命护航不忘初心 助健康完美砥砺奋进》原文刊发,以其成长经历的奋进历程,激励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为生命护航不忘初心 助健康完美砥砺奋进
我是邓治林,今年52岁,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至今从医27年,从一名普通外科医生做起,历任外科主任、医务科长、业务副院长、院长,现任简阳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一直以来,在从事管理工作的同时,我坚持一线工作,参与临床查房、教学科研,于2020年度非常荣幸获得“简阳工匠”称号,今天非常高兴能作为医务工作者代表,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人生经历和从医故事。
回望来时路,自己能走上治病救人的医学之路,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有偶然因素,也与自己的成长经历相关,更为重要的是,医学本身神圣而光荣的职业魅力。人们常把医疗行业看作是一项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职业,把医疗工作者看作天使的化身,总是与仁爱友善、高尚奉献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美好词汇联系在一起,正因如此,无论工作多么累,多么苦,我都毫无怨言而且深深地爱着自己的职业。
儿时的记忆中,爷爷因为排尿困难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小毛病,但那时由于医疗条件有限,爷爷只能依靠导尿管造瘘排尿,尿袋一挂就是好几年,直到生命最后。奶奶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被诊断为直肠癌,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手术时间,最后因此离世。亲人罹患疾病的痛苦,让我萌生了学医治病救人的念头。
我家兄弟姊妹四个,我在家排行老大。我的父母是商业部门普通职工,虽然在外人看来条件还不错,但是父母同时供养我们四兄妹读书,生活确实非常艰难,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报考医学院校意味着学制长,成材就业时间晚,家里负担重。为了支持我和三妹在重庆读大学,二妹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参加了工作,四弟尽管成绩优秀,初中毕业直接就报考了中专,这个中专文凭是他进步的遗憾,但四弟通过努力,成为我市电力系统的专业骨干,和我一同在2020年被评为“简阳市工匠”,并于次年获得“成都市工匠”的荣誉称号。
父母的关爱鼓励,兄弟姐妹的支持使我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大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专注学习各门功课,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当时全校临床医学毕业生有200多人,仅有10名学生因学习成绩优异能获得代理住院医师资格,我便是其中之一。我因为在外科实习期间表现突出,并在实习时发现了一例腹腔镜胆囊术后漏胆、胆汁性腹膜炎休克病人,使病员得以及时救治,被评为代理住院医师,在毕业考试时免试操作考试,这让我对外科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立志要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1994年,我毕业后来到简阳市中医医院工作,医院职工不足100人,医院条件十分简陋,外科仅能开展普外科等常见的手术。由于医院人手不够,我上班不到一周,就独立管床值班,当时的治安环境较差,经常会有一些刀刺伤、穿通伤的急诊,特别是心胸部的外伤患者,心肺受损,病情危重,往往来不及处理就停止了生命。曾经有一例胸部穿通伤病例到我科治疗,因处置不及时死亡而引发医疗纠纷,家属不理解围攻谩骂医生,管床医生内疚自责,医院决定要发展专科手术,于是我主动向领导提出了进修胸外科和泌尿外科的申请。虽然我毕业工作刚一年,科主任考虑到我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扎实,同意了这一请求。
胸外科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高,泌尿外科手术要求比较精细,常常需要功能再造,正常情况下都是外科轮转晋升主治医师后才确定专业进修学习,1995年9月到1996年8月,我到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当时我刚刚取得医师资格证,要在一年内学习两个专科,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我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参与科室值班、手术,积极弥补普外科手术基础,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我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进修完成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胸外科主任罗慎一老师签订协议到我院工作并继续指导帮助我。1996年在罗老师的帮助下,率先在我院开展了胸外科手术并同时开展了泌尿外科手术,2000年晋升主治医师后我再次到华西医院胸心外科进修一年,2002年被聘到简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工作,2003年回简阳市中医医院外科工作后,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学习微创泌尿外科,并在当年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前列腺电切手术。个人每年完成前列腺手术100余台,2004年在简阳率先开展了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逐渐成为医院重点科室。是四川省首批获得准予开展三级以上泌尿内镜手术的医师之一,在本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2006年,评聘为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2012年,评聘为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是简阳第一位获评正高职称的泌尿外科医师,由于业绩突出,2015年被四川省评为正高三级职称。
回顾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言传身教的老师的带教,也离不开同事的帮助、支持,更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培养。每个医生的成长,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勤谨治学,仁爱施术,是我院的精神,也是我的个人工作信条。手术室隔绝了生死,也隔绝了医生的休息与欢娱;无影灯照见了病痛,也照亮了医生的紧张与无眠。还记得在华西医院进修学习的时候,为了多观摩手术,我每晚加班给病人换药并提前开好医嘱,第二天在手术室一呆就是一天,有时手术没有误餐,忍着饥饿也要把手术看完。
为了多积累经验,我和胡敏医生主动在医院轮休时坚持常驻,一驻就是两年多,确保了医院外科和儿科的急诊随叫随到。作为年轻的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再忙再累再晚,无论是春夏秋冬、逢年过节,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是病人需要,总是随叫随到,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常常是刚端上饭碗又被病人叫去了,有时连台手术,一天都出不了手术室。记得有一年科室春节团年聚餐,因一个前列腺术后患者出血,急诊再次手术,到晚上12点钟大家才吃上饭。我爱人怀小孩时,平时做产检、生活起居我都无暇顾及,甚至生产时因产程延长,在医院剖宫产时我还在手术台上抢救其他病人。多年来,妻子虽有怨言,但仍理解支持我。
从事医院领导工作后,特别是在主持医院全面工作后,为了坚持查房、带教、手术,常把手术安排在下班后或周末,而我主刀的手术主要是复杂危重的患者,这自然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每每病人和家属对我“医学专家”或医院领导的身份寄予厚望的时候,我就更加坚定地担起这份责任。“祛除患者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医生的初心和使命,我一直不忘初心,坚持临床工作,我的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也得到了同行和同事们的认可,被医院的同事称为“铁人”。
医生的工作不光有每日的查房,门诊,手术,还需要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讨论,查阅文献;更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开展科研创新。
刚参加工作不久,我总结了心脏穿通伤的救治病例,撰写了《心脏穿通伤救治7例》进行会议交流,这是我第一次撰写论文,经过经验总结,我院心脏穿通伤诊治水平、救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其中一例胸腹联合穿通伤、左心室穿通伤合并胃空肠穿通伤经抢救成功,至今患者仍健在;此外还有一例心脏穿通伤患者经我救治后,与我院护士结婚成家并成为了我院的家属。在华西进修胸心外科的时候,以第一作者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发表论文《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57例》,在《四川医学》上发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随着医院发展,专科分科,我把专业重点放在了泌尿外科上,特别是前列腺增生的诊治,针对老年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风险大,我总结经验,在《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上发表《经尿道前列腺部分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56例报告》,针对前列腺常见并发症,在《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上发表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包膜穿孔的临床分析》,在《浙江临床医学》上发表了《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后出血原因临床分析》。
更短的治疗时间、更少的痛苦、更节约的费用,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2012年,我主研的《益肾化瘀通淋口服液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应用研究》课题顺利结题并荣获资阳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为解决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近期并发症提供了科学依据,联合中医中药的方法,利用中药“简、易、便、廉”的特点,为前列腺增生患者找到了住院时间更短、花费更低、痛苦更少,恢复更快的康复之路。并撰写在《中国基层医药》上发表了《中药配合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在工作中,在手术中注意改进技术与方法,在《现代泌尿外科杂志》上发表《经加密封帽的电切镜鞘气压弹道治疗膀胱结石28例报告》,并指导下级医生申报了一次性多功能尿道探条专利。
有朋友对我说,你们医生真伟大!
其实,不是我们有多伟大,而是医生这个职业很伟大。医者仁心修身,仁术济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容不得有半点差错。所以我要求术前必须充分准备,精准研判,术中谨小慎微,既力求完美又保证生命安全。术后要仔细察看病人,及时处理意外,因为我们明白,哪怕一个再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从医27年,我坚持对每一位患者都满腔热情,认真仔细,不因患者贫困或富有,社会地位高低都一视同仁,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们的努力也最终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正是在这种交织着激情与温暖的日子,我与患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经常会在外遇见我曾经救治过的患者,他们主动招呼我,表达谢意,我却不一定能回想起他们的姓名,但看到他们脱离了病痛,回归社会正常生活,我心里特别高兴,我感觉到我的医学梦想正在他们的笑容里闪光。正是一次次无影灯下的生命搏弈,一次次驱除病魔挽救生命的喜悦,让我更加热爱这高尚而神圣的职业。医学大家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我个人认为,一生中能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一定要倾力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
记得曾经有一位70多岁的男性病人,前列腺增生合并尿道狭窄10多年,辗转多家医院未能手术,一直行耻骨上造瘘留置尿管,患者本人也丧失了信心,已经被动接受了这个无奈的现实,每月到医院更换尿管。一次碰巧他遇到了我,当时他的医疗诉求也只是更换尿管,我经过反复询问病史,综合评估告诉他,可以通过手术去除造瘘管恢复正常排尿,病人知晓后眼中放光,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经过手术,患者去掉了尿管,恢复了自主排尿,70多岁的患者对我说,他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得到患者的认可,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就是对一个医生最好的回报。
医生救死扶伤,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不断上演着生死时速,在人们心目中是崇高的,但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看到患者面临困难,遭受痛苦时,他们也会感到心痛不安与不忍。2010年,有一位支气管胸膜瘘合并脓胸的患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男子,家境贫寒,因患病妻子离他而去,在院外做了脓腔引流迟迟不能愈合,需要胸廓改型手术消除脓腔关闭瘘口。该手术创伤大,费用高,且瘘口不易闭合,手术可能失败,患者身体条件不好,经济条件也差,一直没有彻底治疗,看到他年纪轻轻被疾病折磨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通过充分准备,为他施行了手术,但他却没有多余的生活费用来进行营养支持,极有可能因此造成营养不良,产生严重并发症并危及生命。我不忍心让他因为贫困重回病苦,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治疗失败,于是我就把自己的工资拿出一部分来给他改善营养,病人终于治愈出院了,“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每一份帮助、每一份关怀,哪怕微不足道,对于这些贫困患者来说都是生的希望。这也许就是我的老师常说的:医生救人两只手,左手是医德、右手是医术。
每个医生成长的道路中一定有难以忘记的病例,他们常常也让我回忆起初入职的那份初心、那份热情、那份坚持、那份执着,成长中那些为治疗呕心沥血而获益不如人意的迷茫、为病患穷尽所能而无力回天的遗憾,让我更加坚守“治病救人”的初心、坚定“精业济世”的信念。
因为坚守“用良知和技术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初心,不懈追求 “医术之精”和“医德之厚”,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患者信赖,社会肯定,同行认可,也多次被上级部门和组织评为“优秀医学专家”、“优秀共产党员”,还获得了“四川省第七批基层卫生拔尖人才”、“四川省首届新时代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
一个医生的理想是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苦,让世间有更少的患者,甚至是没有病痛。但是我却发现越努力,我的病人就越多。多得都看不完、治不完,不管是提前上班,还是延迟下班,我都做不完。病人是那样的多,如果照这样下去我的医学梦就会一直是处于被疾病绑架的状态。我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多少钉子呢?所以,我们需要注重专业团队的建设,甚至是建设很多的专业团队来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病苦。2015年2月,我担任院长主持全面工作以来,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在“十三五”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2018年11月18日顺利通过了国家中管局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这是对医院管理服务质量的认可;二是开启了筹划建设简阳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中心项目建设,拓展了医院的服务空间。“十四五”我们将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都东进、天府机场开启投运的多重机遇,充分应用鼓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省内一流、能够提供国际化中医药服务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从走出校门的青年学子,到成为医院骨干医生,又走到管理岗位,我不忘“为生命护航”的初心,面对困难,我没有低头;面对挑战,我毫不畏惧,没有轰轰烈烈的成绩,也没有震撼人心的故事,但我27年如一日,秉持“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职业信仰,践行“干一行、爱一行”的人生信条,恪守“专一行、精一行”的人生格言,将自己化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发扬“工匠精神”,为群众做好应有的服务。
今天,我在这里代表医务工作者作汇报,这份荣誉属于我的科室、我的团队、我的医院,也属于简阳市所有医务工作者。这份殊荣,是对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肯定与表扬,更是一种激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简阳工匠的荣誉获得者,我有义务在医者岗位恪尽职守,用专业解决群众疾苦;有责任以医者担当诠释忠诚,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继续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为加快建设成都东部区域中心城市,落实“幸福美好十大工程”,建设健康简阳贡献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2021年10月19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