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在书中有一座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秸草为荡,秋雁宿之”顾名为雁荡山,此山更让徐霞客惊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百闻不如一见,周末得空,吾也摇身“闲云野鹤”雁荡一游。

出发前,我曾在旅游攻略中了解过这座山。雁荡山的景色有三绝,称为“二灵一龙”。二灵指的是灵峰景区,灵岩景区;一龙是大龙湫瀑布。其中灵岩景区更是有着“山外有山,谷外有谷,无山不奇,无石不怪”的美誉。

早上直奔灵岩景区,出发时天气微热,幸得耳畔的蝉鸣鸟语带走了些许燥热。我坐在大巴车上,不知不觉已到灵岩景区。远远望去,群峰林立,山的外侧都是参天的松柏和翠竹,秀色可以称绝。景区内层峦叠嶂,奇峰环绕,一走进大门,一只朝天张嘴的大鳄映入眼帘,导游介绍这是“鳄鱼峰“。我们再往前走一段路,这个山峰又像一把锋利的剪刀,似乎大自然用这把剪刀剪出雁荡山的绝美景色,它这时就叫剪刀峰。我怀着惊叹的心情继续向前,只见这座山峰像一只啄木鸟攀附在树上,再换一个角度,山峰又像一根天柱直插云霄。移步换景,我感叹于大自然的奇妙美景,更佩服雁荡山人独有的想象力,把大自然的景色活化,让无言的山峰有了灵气与生机。

绕着天柱峰走了这么久,不知不觉已微微出汗,但继续顺着谷底前行,却感受到丝丝的凉意和水汽。原来山谷的深处就是大龙湫瀑布了。宋代诗人徐玑有《大龙湫》诗云:“瀑水数千尺,何曾贴石流。雾雨初相乱,波涛忽自由。“瀑布虽小,却因文人有诗而留名。我赶紧加快脚步想一睹名瀑风采。但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想象中声势浩大的飞瀑奔流,而是一条从高崖之上缓缓流下的“轻柔白练”。但越当我走进,越能感受到小瀑布的冰清玉洁,韵致非凡。瀑布水在巨大山崖落差的作用下,如天女散花般在半空散落成雨雾一般的细小水珠,我来到瀑布边缘,雾气弥漫,不知不觉润了睫毛,湿了鬓角,水雾散落肌肤之上带走一身的燥热和疲惫,只感受到阵阵沁人肺腑的凉意,嗅到青山飞瀑间独有的清新与芬芳。

如果上午的天柱峰考验的是游客的想象力,那我想下午的天柱峰就考验人的胆识和魄力。导游告诉我,灵岩飞渡是雁荡山采药人世世代代流传的技艺,最早是雁荡山人民为了生计,身系绳索,沿着悬崖峭壁悬空采摘石斛的活动,后来演变成一种高空杂耍表演。只见266米的天柱峰顶抛下绳索,化身“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舞台”,天柱峰顶出现一抹红!身穿红衣的63岁的飞渡队长万成根利用系在腰间的绳索在山的半腰中荡悠。时而猴子捞月,时而倒挂金钩,如同在自家后院散步般怡然自得。忽然间,老人家一个急速降落下到谷底,我身边观众们都猛然站起,有人呼喊,有人张望,我更是捂住眼睛不敢直视,但万老前辈却向观众轻松的招手致意。我在心惊之余,不得不佩服表演者的胆量和绝技,更让我感叹的是千百年来的劳动人们与自然共生的智慧与勇气。

我想,这是一座受上天眷顾的秀丽灵山,三山五岳中,唯有她不需要你去征服,只需要你去欣赏和流连。一日之游,雁荡之美,未能尽识。秋意浓浓,这是一抹深藏的禅意。愿择日与君同往,雁复归来兮?